湖南省專業地災評估單位如何運用大數據提升地質災害安全性評價效率?

2025-02-02

湖南省的專業地質災害評估單位在運用大數據提升地質災害安全性評價效率方面,已經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和成效。這些單位通過多種創新手段,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的優勢,極大地提高了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科學性和精準性。


湖南地災,湖南地質災害安全評價,湖南災評

多源數據整合與共享

湖南省建立了地質災害防治綜合應用系統,實現了多源數據的整合與共享。該系統不僅與國家自然資源部、市縣自然資源局的數據互聯互通,還與省政府總值班室、省氣象部門、省應急管理部門等相關部門實現數據共享。這種跨部門的數據整合與共享機制,打破了數據孤島,為地質災害安全性評價提供了更全面、更豐富的數據支持。例如,在某地震風險災害調查與評估項目中,通過整合多維度數據,完成了地震危險性分析,并繪制了一系列重要的地震災害風險評估與區劃圖。

精細化預警模型的建立

湖南省利用大數據技術,建立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地質災害氣象風險精細化預警預報模型。該模型結合了氣象、地質、地理等多種數據,能夠更精準地預測地質災害的發生時間和地點。這種精細化的預警模型,為地質災害防治提供了科學依據,顯著提高了預警的準確性和及時性。

“空天地一體化”監測體系

湖南省構建了“空天地一體化”監測預警體系,通過衛星遙感、無人機、地面監測設備等多種手段,實現對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全方位、高精度監測。湖南省地質災害防治綜合應用系統可實現地質災害監測點的閾值預警和過程預警,讓地質災害的預測預警更及時、判斷更科學。這種多維度的監測體系,大大提高了地質災害監測的效率和精準度。

大數據驅動的風險評估

湖南省的專業評估單位利用大數據技術,開展地質災害風險動態預測和評估。例如,某單位牽頭組建的“公路工程自然災害風險普查大數據智慧應用”湖南省重點實驗室,致力于公路工程地質災害風險智慧防范,通過大數據分析實現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動態感知和風險預測。此外,湖南省還利用大數據技術,建立了自然災害風險可接受準則模型,為地質災害防治提供了科學依據。

智能化預警與決策支持

湖南省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開發了智能化的預警與決策支持系統。該系統能夠快速分析監測數據,實時發出預警信息,并為決策者提供科學的決策支持。例如,在2024年“數據要素×”大賽湖南分賽中,某單位通過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實現了地質災害監測、分析、預警、處置的全鏈條升級。

提升應急響應能力

湖南省利用大數據技術,優化了地質災害應急響應機制。通過實時監測和快速預警,能夠及時將災害信息傳遞給相關部門和群眾,確保應急響應的及時性和有效性。例如,在瀘溪縣浦市鎮的地質災害監測中,系統第一時間發出預警,為當地應急響應提供了寶貴的時間。

通過這些創新手段,湖南省的專業地質災害評估單位不僅提升了地質災害安全性評價的效率,還增強了地質災害防治的整體能力,為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持。這些實踐證明,大數據技術在地質災害防治領域的應用前景廣闊,值得進一步推廣和深化。


相關內容
暫無數據